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研讨会于2003年11月28-29日在香港举行。会议由香港大学物理系主办,来自高能所、南京大学、台湾大学、台北中研院物理所,美国LBL、SLAC、休斯顿大学、依利诺依大学、衣阿华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27日来自海外的会议代表考察了大亚湾核电站。
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测量中微子振荡中的混合角Sin22θ13是目前国际粒子物理实验的一个热点,竞争激烈。由SuperKamiokande、SNO和KamLAND测得大气中微子与太阳中微子振荡的混合角与质量差以后,测量剩下的两个变量——Sin22θ13和CP相角——已成为目前中微子实验的当务之急,这其中Sin22θ13又是测得CP相角的必要条件。由于长基线中微子实验在测量Sin22θ13时会受到CP混合角及物质效应的干扰,通过反应堆实验唯一确定Sin22θ13就成为目前中微子物理中最重要的任务。由于预期Sin22θ13很小,只有大约3%左右,因此该实验必须达到1%以下的精度,这成为该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核电站,其四台反应堆共有热功率11.6GW,是世界第十大核电站。计划中的岭澳二期建成以后,热功率可达17.4GW,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其附近有相当高的山,适合建立地下实验室以屏蔽本底。与会代表认为大亚湾核电站在目前国际上正在讨论的十几个候选者中是最适合做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大家也讨论了高能所代表提出的探测器设计和实验方案,一致认为该方案有其独特之处,可以作为一个候选方案。由于这个实验要求的精度达到0.5%左右,颇具挑战性,必须认真研究设计方案,不断深化和细化,并尽早开展预研工作。
为尽快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始,会议决定明年1月17-18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讨论会,结果将在明年3月日本召开的专门讨论用反应堆中微子测量Sin22θ13的国际研讨会上报告。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抓住这个极为难得的机会,争取做出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