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6日-7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作实验室发展研讨会”。
协作实验室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公共技术平台(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纳米中心核心实验室的延伸与补充,是面向全国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的纳米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协作实验室建设初期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涉及纳米科技的若干重大仪器设备及相关技术人员组合而成。协作实验室实行“合作、开放和竞争”的运行机制。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协作实验室都派实验室负责人、纳米科技研究专家,以及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基础局的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议一方面明确协作实验室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定位,另一方面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作实验室目前所面临挑战性课题的方向及合作研究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研讨会上,清华、北大和科学院的协作实验室负责人在检测与表征方面做六个学术报告,分别涉及电镜、核磁等相关方面,北京大学物理系的俞大鹏作了“场发射透射电镜及聚焦离子束纳米工作站特点和在纳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清华大学材料系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程志英作了“集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于一体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清华大学化学系朱永法教授作了“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相关纳米研究协作资源和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北京核磁共振中心夏斌教授作了“800M核磁共振谱仪介绍”,中科院物理所薛其坤研究员作了“纳米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北京大学物理系王荣明教授作了“Tecnai F30场发射透射电镜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另外还在纳米微加工、半导体器件以及纳米材料等方面进行了6个学术报告。中科院物理所微加工实验室顾长志研究员“物理所微加工实验室设备与研究方向介绍”,中科院化学所王春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微电子所刘明研究员“中科院微电子所‘纳米加工与新器件集成技术’实验室介绍”,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杨富华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管理建议”,中科院物理所吕力研究员“极低温条件下纳米器件性质的测试”。
在会上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和科学院的领导对国家纳米中心的发展发表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次研讨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作实验室各组成单位明确了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态度,他们均表示将大力支持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作实验室的建设,并提出了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进行纳米科技研究相关设备所需高级操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在具体研究方向的确定,如准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中的挑战性问题及下一步的突破方向;纳米器件研究方向;纳米技术在生物方面的发展方向;纳米材料的安全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