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作为工程师和指导者的自然:从生物体系获得技术的灵感”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第4次圆桌会议在上海开幕。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学术研讨和政策交流,就仿生科学的未来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形成会议报告,供国家、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参考,同时积极探讨在仿生科学及其相关技术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仿生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它正以其迅速的发展速度,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工业、建筑业、信息产业等系统,成为高新技术的崭新领域。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从水母到风暴预测仪,从贝壳到纳米材料,从鸟类到各种飞行器,人们通过仿生学从大自然中获得了无限的灵感,使生活和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多姿多彩。来自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奥地利、中国等国家的50多位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工程科学与技术和相关政策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围绕仿生结构、仿生材料、仿生研究的方法等主题,开展为期4天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讨。
生科院院长裴钢、副院长甘荣兴、吴家睿,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乌里·施瓦茨及上海生科院有关研究所的专家、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国际研讨会。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和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领导出席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