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至13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东方科技论坛,围绕“绿色化学农药研究策略及展望”进行研讨。会议执行主席钱旭红和我国著名的农药研究专家李正名院士、沈寅初院士、陈万义教授等在会上提出,我国应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农药——对环境友好、超高效、安全无公害的化学农药,让农药的创新研究大规模进入国家科研的主流,建立我国绿色化学农药的创新体系。
大连理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钱旭红说,在我国不少人的印象中,农药是很落后的行业,猪棚似的车间里生产,大粗麻袋包装,大量使用,造成土地龟裂、食品污染。我国农药业确实面临着更新换代的极大压力。钱旭红教授指出,应重新认识农药的功与过。早期大量传统农药的使用给我国的农林业、农药精细化工产业、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也曾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传媒、公众对农药的片面负面的理解,给我国农药的科技研究及其工业的发展造成了许多困难。但事实上,与土壤、种子、化肥一样,农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农药可挽回每年因病虫草害所造成的30%的农作物损失,在林业、水产业、畜牧业、卫生害虫及传染病的控制与防治等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是农药使用及生产的大国,农药的合理有效使用保障了他们农林水产业的现代化。各发达国家对农药的基础研究及高技术十分重视,并已经形成了一个可和医药工业相媲美的农药精细化工产业。
会议透露,我国农药应用面积为1.3亿公顷耕地,1.6公顷播种面积,居世界第二。我国农药年产量45万吨,也居世界第二,但约一半的产量集中于一些国外已弃用的高毒、高污染品种,其中高毒14万吨,进入限制使用黑名单的约10万吨。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们对环境生态保护的日趋重视,我国农药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基础研究薄弱,长期仿制导致缺乏原创性;生产落后,中高毒品种为主;管理混乱,使用无制度;土地、资源、食品受到严重污染。
与会的30多位专家重点讨论了我国绿色化学农药的科研发展方向和策略,认为我国发展农药的关键在于限制传统高毒农药的生产与使用,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化学农药的创新体系。会议建议我国组织绿色化学农药的重大项目攻关,综合运用化学、生物、信息学及其技术,在建立高通量发现先导结构和验证特殊作用靶标的化学生物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从基因经靶标到先导”和“从化学经靶标到先导”两种基本策略,开展超高效昆虫调节剂、超高效除草剂、新颖杀菌杀病毒及免疫激活剂的理论及技术研究,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日、德、瑞士、法、英之后第七个有独立新农药创制能力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