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农业小气候与作物气象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8月17日在江西农业大学举行,大会执行主席、专业委员会主任谢贤群致开幕词,于沪宁副会长宣读了信乃诠会长和梅旭荣副会长的贺词及汪永钦常务理事的贺信。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友教授致贺词。 高亮之、王天铎分别做了特邀报告。高亮之所做的“数字化农业气象学”的报告,阐述了农业气象工作在许多单位不同学科中继续深化发展。王天铎在“农业气象与植物生理生态——与西部开发有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农业气象学与植物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性问题,。 江西省气象局局长陈双溪介绍了江西省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气象工作,指出目前江西森林覆盖率已达59.7%,为全国第二位,生态环境较好,农业气象服务做了大量工作,表示将继续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农林业气象和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会议报告分为以下几类: 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概论;气候资源与农业生态,这是农业气候与农业生态学交叉一个重要领域,涉及鄱阳湖、三峡库区、山区、保护地与光能利用、烤烟化学成分与气候等一组论文,对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方法; 作物生理生态与农业小气候,有控制条件下小气候效应、气候变化与植物化学防御、花期调控、辐射处理等一组论文; 水热传输与模拟模型,有红壤、三江平原黑土、华北平原、水热传输、农田蒸散的模型,小气候数值模拟、小波分析,是对小气候前沿性领域的深入研究; 灌溉与水分利用,涉及半湿润到半干旱、干旱区节水农业、旱地农业与土壤水库、作物水分胁迫,各种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沟灌细致翔实的实验分析; 光合作用与微气象环境,从林业、种植业、菌种等对光和二氧化碳的响应,联系全球变暖的一组论文。 这些论文,内容丰富,从青藏高原到华北平原、三江平原,从红壤、褐土到黑土,从湖泊到山区,从宏观到微观;方法上运用了涡度相关、热成象、遥测遥感等高新技术,有翔实的原创性工作与深入的模型分析。反映了现代农业气象学重要组分——小气候与作物气象学新的进展。 会议还选举了新一届农业小气候与作物气象专业委员会成员,主任由于强担任,副主任由杨晓光、孙忠富担任。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以年轻人为主,并保留一些活动能力较强的老委员,以起到承前启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