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将于8月20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数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预计将有四千多位海内外数学家出席大会。目前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8月9日上午,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2002)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张玉台,ICM2002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院士,中国数学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乐院士,中国数学会前任理事长、ICM2002组委会委员、对外联络委员会负责人张恭庆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出席新闻发布会的ICM2002组委会成员还有:丁伟岳、袁亚湘、侯自新、李文林等。
新闻发布会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主持。ICM2002组委会主席马志明首先就国际数学家大会的背景、申办历程以及筹备工作情况做了全面详细的介绍。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ICM2002组委会委员、科学委员会负责人丁伟岳院士介绍了大会学术准备工作和我国数学家参会情况。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ICM2002组委会委员、组委会秘书长袁亚湘介绍了数学菲尔兹奖的历史由来现状以及大会公众报告和科普活动的安排。随后,记者就大会民间筹款状况、本次大会对中国数学发展的深远影响、大会会标的设计含义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出席新闻发布会的ICM2002组委会成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将于8月20日下午3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上将举行菲尔兹数学奖的颁奖仪式。拟请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并颁发菲尔兹奖。在菲尔兹奖颁发之后,还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关于本届菲尔兹奖获得者的新闻发布会。大会的其它学术活动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进行。
国际数学家大会已有百年历史,被公认为是全球数学科学最高水平的学术大会。ICM2002大会不仅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而且将以历史上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和21世纪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而载入史册。这对于加速我国数学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对于鼓舞发展中国家、促进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数学进入崭新的时代,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根据ICM2002组委会统计,截至2002年7月15日,正式注册参加大会的代表4260人,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
ICM2002邀请和组织了20个大会报告(每人1小时)、174个邀请报告(每人45分钟)。大会组织的邀请报告,代表了近期数学科学领域中的前沿成果与重大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历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总共只有6位中国大陆数学家被邀请做报告。特别可喜的事,在ICM2002上将有11位中国大陆数学家、8名中国大陆赴海外的数学家和2名华裔数学家作45分钟邀请报告。著名青年数学家、美国MIT教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田刚等三位华人数学家被邀请作一小时大会报告。如此众多的海内外华人数学家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邀请报告是前所未有的。本届大会是我国数学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提高的标志,大会将充分展现我国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成就,成为推动我国数学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的里程碑。
为使公众更好地理解数学,加强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大会组织了公众报告。邀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的Nash教授、以及纽约大学的Poovey教授等就数学的作用和它对其他科学乃至对社会的影响等内容做报告。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弦理论”卫星会议的世界著名科学家、《时间简史》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的霍金教授也将在京作一场公众演讲。
此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前后,组织了46个卫星会议,分布在国外以及我国北京、西安、上海、拉萨和台北、香港、澳门等32个城市。会议期间,还将举办“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 少年数学论坛、中学生ICM2002数学夏令营等活动,中国科技馆将举办中国古典数学玩具展。大会将出版论文集。为庆祝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邮政总局将在大会开幕式当天发行纪念封一枚。大会的组织接待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由北大等高校近30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组成了志愿者服务队。
大会的经费主要由中国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得到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筹款委员会还筹集到相当数量的民间资金。目前所需经费都已到位。
8月17日至18日,国际数学联盟(IMU)将在上海举行全体代表大会,讨论21世纪国际数学的发展和国际交流与合作,选举新一届IMU领导人。
内地、港澳以及外国驻京新闻机构的记者出席了这次新闻发布会。这是ICM2002组委会举行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首次新闻发布会于2001年8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