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原子钟工作讨论会在国家授时中心举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07-23 【字号: 小  中  大   

    今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香山会议——卫星导航星载钟与同步技术”会上,路甬祥院长、白春礼副院长就原子钟问题作了重要批示。7月17日至18日,由中科院基础局主持,在国家授时中心召开了原子钟和时间同步技术工作讨论会。来自国家天文台、武汉物理与数学所、上海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的十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原子钟和时间系统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原子钟研究现状、中科院在频标研究和时间频率工作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布局中科院的原子钟和同步技术研究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与会学者认为:原子钟和时间同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提高我国国防能力上有重大战略意义。中科院在铷原子钟、氢原子钟、离子阱频标、冷原子钟方面有明显优势;在原子时系统的产生和保持、时间同步技术这两个方面具有绝对优势;铯原子钟、喷泉钟、飞秒光梳的研究较为滞后,但在这几个研究方向上院外单位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总体来看,中科院在国内的整体优势明显,但是同时也存在各单位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与会专家建议:对原子钟和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布局,制定近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分阶段的战略目标,使原子钟和时间同步技术研究呈现既有原理探索又有技术攻关,既有创新成果又能提供实际应用系统的局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会议还就中科院原子钟和时间同步技术研究当前的工作布局达成初步共识。希望在院和各所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加快星载铷原子钟、星载小型氢钟、高性能守时用地面氢钟和离子阱频标的研制工作,建立完备的原子钟和各类频标测试平台,进行深入的卫星导航时间系统研究和技术储备,力争2到3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国家授时中心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