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生态环境中心举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报告会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07-19 【字号: 小  中  大   

    7月15日,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举办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报告会”,此次学术报告会邀请了台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国水科院水环境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以此加强大陆、台湾地区学者之间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凌永健教授作了“焚化炉二噁英的问题和对策——从环境到食品”的报告,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食品与营养研究所吴永宁教授作有关食品中二噁英类的检测的中国人日均摄入二噁英类物质的估算报告,中科院生态中心王子健、郑明辉研究员分别做了“官厅水库POPs分布规律及其生态效应”和“我国二噁英类研究现状及展望”的报告。在会上发言和报告的还有水科院水环境研究所周怀东所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赵淑莉博士,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张祖麟博士,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李伟、英国质谱公司环境分析专家Clive David Robinson。中科院生态中心徐晓白院士在会议结束前作了即席发言。
    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工作秘书处陈海君博士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工作秘书处工作内容,她特别提到全球环境基金除了资助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臭氧层保护、土地退化以外,在200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国际公约签署以后,全球环境基金另增加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方面的资助。
    1999年夏天发生的二噁英食品污染事件使世界普通公众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名词,也使国际社会愈来愈认识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的环境问题。2001年5月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标志着人类正式启动了向有机污染物宣战的进程。根据该公约,各缔约国将通过法律,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特别有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12种污染物是:艾氏剂、氯丹、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等8种杀虫剂,以及多氯联苯、六氯代苯、二噁英、呋喃。这些污染物能够沿食物链传播,在动物体内的脂肪上聚集,它们还会引起过敏、先天缺陷、癌症、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受损。这些污染物已经在土壤和水里残存了几十年,它们不仅难于进行生物降解,而且流动性很强,能够通过自然循环散布到世界各地。
    (生态中心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