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我国召开首届气候大会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04-08 【字号: 小  中  大   

    《科学时报》北京4月7日讯(记者 王学健)4月5日至6日,国家气候委员会在京召开首届中国气候大会。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有关领导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给大会发来贺信,对中国气候大会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来自科技部、财政部、外交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及中国气象局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在会上代表国家气候委员会作了题为《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开拓21世纪我国气候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气候和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回顾了我国气候工作,展望了未来十年我国气候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促进我国气候工作发展的若干措施。
    会议审议了《中国国家气候计划纲要(2001-2010年)(草案)》。该计划纲要作为我国气候工作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发展的全面规划,提出了我国气候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将对我国气候观测、气候研究、气候预测、气候评估以及气候服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还审议了《中国气候系统观测计划(草案)》。该计划明确了中国气候系统观测的发展目标,并特别就气候系统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共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有助于增强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能力和对未来气候演变趋势的预测能力。
    这次会议也是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来自气象、气候、海洋、水文、地理、环境等领域的24位院士以及其他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期间,叶笃正院士作了《气候研究进展及前沿科学问题》报告、施雅凤院士作了《冰雪圈与古气候》报告、张新时院士作了《生态系统与气候》报告、巢纪平院士作了《海洋与气候》报告、许健民院士作了《空基观测与卫星气候》报告、丁仲礼研究员作了《岩石圈与气候变迁》 报告、丁一汇研究员作了《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报告,充分展示了我国气候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期两天的中国气候大会在总结我国气候工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10年气候工作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气候系统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有效地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气候工作。同时,参会代表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广泛,会议所关注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监测、研究、预测和服务,对于气候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问题同样也很关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