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第四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1-10-18 【字号: 小  中  大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水产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17-2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33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有来自台湾、美国的30位华人代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桂建芳博士在开幕式上致词,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发表了讲话,吁请各位专家在提高我国乃至世界鱼虾营养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推动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代表们在会上宣读了94篇学术报告,充分交流了国际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水产企业对研究的需求及研究与产业发展结合的途径。
    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是世界华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界及企业界的最大盛会,1992年由中山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中科院水生所、台湾海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发起成立,每三年举办一次,前三届分别在广州、青岛、上海举行。
    我国人均水产品拥有量增长速度很快,2000年水产品总量已达到4200万吨,这主要来自水产养殖业的巨大贡献。1950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仅占水产品总量的8.3%,而到2000年已超过60%,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由于过度的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我国水产资源逐步枯竭,目前及今后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水产养殖,由此加快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技术开发的紧迫性日益凸现。如果4200万吨产量中50%的水产品需要依靠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来生产,那么对水产饲料的需求量就将达2500-3000万吨。然而我国目前的商品化水产配合饲料仅300万吨左右,远不能满足需要。
    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耕地面积随之减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口粮为主转向以饲料粮为主的趋势将越来越显著,进而给粮食生产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把有限的粮食更有效地转化为老百姓菜篮子中的肉、蛋、奶与水产品,改善人民生活,便成为摆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鱼虾类消化生理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关于鱼虾营养需要与饲料开发相关技术的研究是20世纪20年代才从美国开始,50年代成功生产渔用商品颗粒饲料。我国渔用配合饲料研究始于1958年,但是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的商业开发始于80年代初。自从水产行政部门提出"以养为主,养捕并举"以后,我国淡水鱼养殖、对虾养殖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大大推动了鱼虾营养与渔业饲料的研究与产业化进程。
    中科院水生所在鱼类营养与饲料、鱼类生物能量学等领域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工作,尤其以开创我国鱼类生物能量学研究领域工作的崔奕波研究员为显著。但由于积劳成疾,担任本届大会组委会主席的崔奕波不幸于2000年12月30日英年早逝,年仅38岁。与会代表特意在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追念活动。
    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起步较晚,在鱼虾类营养生理和营养参数等应用基础研究方
    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与会代表表示,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在海水养殖鱼类营养研究方面加大力度,重视对饲料原料的开发与质量控制,注重添加剂的开发和水产饲料成套加工设备的开发,努力为促进我国及世界鱼虾营养与饲料的发展作出贡献。(水生生物研究所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