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豆加工技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 科学时报哈尔滨9月8日讯(记者好诚 通讯员夏剑秋) 由科技部中国农村科技开发中心与外经贸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办、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国际大豆加工技术研讨会日前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70多位代表在会上做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来自美、日、韩等国的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在会上举办了专题讲座。 我国加入WTO后,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技术对策是与会代表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目前大豆种植面积1.2亿亩,列世界第三,总产1300多万吨,居世界第四。由于大豆营养丰富,加工增值潜力大,大豆生产在我国的农业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市场价格调控的影响与大量进口的冲击,我国大豆在国内市场的贸易量波动幅度较大,并对大豆生产构成了直接影响。加入WTO后,我国对大豆无配额限制,关税仅为3%,仅此,比较优势将下降40.8%,经济效益将下降58.5%,因此,我国大豆的产、加、销及外贸前景不容乐观。 对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在我国进入WTO后保证大豆产业的持续发展,有关专家认为,关键是在产、加、销的各环节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生产领域提高单产和质量,加工领域开发金豆、油脂、蛋白、磷脂和副产品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致力解决目前我国大豆加工业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同时,要倾斜投入,改造和提升大豆加工业和相关产业,制定有效贸易对策,扩大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