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首届中外青年生物力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1-09-03 【字号: 小  中  大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起、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由中科院力学所和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首届中外青年生物力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7月30日至8月3日在北京召开。
    到会嘉宾有国家基金委副主任王乃彦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国家基金委数理学部主任白以龙院士,中科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主任胡文瑞院士、中科院力学所所长洪友士研究员以及国家基金委、中科院的有关局处领导。还特邀了美国、英国、日本等海外科学家15人,共计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分别就生物力学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力学、组织力学与组织工程、生物流体与传热传质等三个主要方向的最新进展、存在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一、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会议认为,细胞与分子生物力学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一是(单个)细胞的力学行为。细胞的形变、粘附、展布、运动,在不同力学环境下发育、生长、增殖、分化和迁移,对力学信号的产生、响应、感受、传递及转导,这些信号对细胞生理的调控,及上述过程的分子机理等均是当前热点。二是(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力学行为及其与化学过程的关联、耦合、构象变化、力学-化学信号转导、力对受体-配体相互作用速率的调控、molecular beacon、分子马达等,这是生物力学当前在微观领域的最新发展。
    怎样将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力学行为与它们在细胞内部过程或细胞—细胞、细胞—表面相互过程中的作用联系起来,是一个仍待研究的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将细胞力学与分子力学有机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对策
    专家们认为在上述发展趋势中北美居于领先地位,欧洲、日本均处于转变之中。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研究转到新的方向,应紧紧跟上。应从生命科学中寻找新的科学问题,发展或采纳新的概念、方法及技术加以解决,从而不断开拓生物力学的范畴,而不是在新的科学问题里寻找传统的力学。应进一步加强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密切与生物物理、传统的生物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其它有关学科的联系,尽快调整好研究方向的布局。不断突破传统力学的学科界线,与生命科学及其它工程科学不断融合,是当今生物力学发展的主要特色。
    三、其他
    会议代表还就生物力学研究的人才培养和结合拟议中的生物力学国家实验室立项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题为“科技文章的写作”和“从新科博士到成熟的科学家”的讨论。该讨论对到会的青年学者、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怎样保持严谨学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会议还组织代表参观了中科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力学所)、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和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外代表普遍反映,我国生物力学领域总体设备水平近年来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的实验室已经达到国外同类实验室的水平,基本具备了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物质条件。
    摘自“首届中外青年生物力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的纪要(综合规划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