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研究人员在东亚中部大规模沙尘事件起尘量研究取得进展

2025-10-27 科技日报 颉满斌
【字体:

语音播报

2000-2023年东亚中部地区中国北方与蒙古国大规模沙尘事件起尘量及贡献率变化。受访单位供图

东亚中部是世界重要的沙尘源区之一,大规模跨境沙尘事件不仅影响中国、蒙古国和日本等,还可远至北美和欧洲。过去二十余年,我国沙尘活动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柳本立研究员团队,基于风蚀预测系统核心算法,计算了2000年至2023年间东亚中部136次大规模沙尘事件过程中的逐小时起尘量,厘清了蒙古国南部与中国北方荒漠地区起尘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和《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面。

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初以来,大规模沙尘事件频率由每年约9次降至3次,起尘量年均减少约0.173×106吨,区域整体沙尘活动显著减弱,但2020年至2023年事件次数增至年均5次,总起尘量由5.70×106吨增至40.3×106吨,增长超过7倍。蒙古国的年均贡献率由21世纪初的43%上升至近年来的53%,2022年达到年际峰值62%,在2023年4月的一次典型沙尘事件中达到64%,表明蒙古国南部戈壁沙漠成为东亚中部大规模沙尘事件的主要起尘源区。

分析表明,风速对大规模沙尘事件起主导作用,贡献率46%,而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湿度对大规模沙尘事件也分别起到一定作用,各占19%、9%。总体而言,自2020年以来,蒙古国南部风速增强、植被退化与土壤湿度下降,是近期东亚沙尘事件频发和增强的主要原因。

打印 责任编辑:曹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