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深海章鱼新种飞天烟灰蛸发现

2025-09-10 科技日报 宋迎迎 王敏
【字体:

语音播报

水下的飞天烟灰蛸。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9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团队近日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深海章鱼新种——飞天烟灰蛸。研究团队结合整合分类学方法,分析了章鱼的系统演化关系,并探讨了章鱼在深海环境中的适应性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进化》上。

烟灰蛸属于头足纲八腕目有须亚目。这类章鱼游泳时会扇动大耳朵一样的鳍,加上腹部突出的漏斗,其模样与卡通形象小飞象丹波如出一辙,因此俗称“小飞象章鱼”。

新种飞天烟灰蛸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水深1240米处。它体长约20厘米,通体呈半透明的橙红色,皮肤质地柔软,呈胶质,鳍钝圆,内壳较为光滑,并具有七排同形齿的齿舌。

在水中游动时,它会优雅地收缩或舒张腕间膜,形似“大耳朵”的鳍轻轻拍打,姿态宛如翩翩起舞的精灵。研究团队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形象获得灵感,将其命名为飞天烟灰蛸。

该研究还为章鱼分类系统的修订提供了新佐证,确认有须亚目可细分为面蛸超科和须蛸超科两个单系群。基于古生物学证据,研究推测现生深海头足纲的共同祖先可能起源于浅海环境。

研究团队还从线粒体基因组层面探讨了深海章鱼的深海适应策略。研究发现,深海章鱼可能会通过减少主动游泳、降低移动速度等方式降低自身的代谢需求,从而使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系统保持正常功能。这些适应机制使它能够在高压、低温和缺氧的深海极端环境中生存自如。上述研究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深海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还为深入理解章鱼类的进化与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原载于《科技日报》2025-09-10 06版)

打印 责任编辑:曹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