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人民日报】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

对来自太阳、超新星、大气和地球的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

2025-08-27 人民日报 吴月辉
【字体:

语音播报

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10余年的准备和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国际上首次运行的一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在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其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这使江门中微子实验能够着手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微子质量排序——即第三种中微子是否比第二种更重。

构成物质世界的12种基本粒子中,中微子就占了1/3,它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由于它几乎不跟任何物质发生作用,不容易被捕捉到,因此也成为人类迄今为止了解最少的一种基本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说:“中微子的质量是自然界的基本参数,影响宇宙的演化进程。知道了质量顺序,可以为确定中微子质量和开展其他研究铺路。”

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附近的地下700米处,可以探测53公里外台山和阳江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并以超高精度测量它们的能谱。江门中微子实验使科研人员能够对来自太阳、超新星、大气和地球的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并将开启探索未知物理的新窗口,包括对不活跃中微子和质子衰变的搜寻。

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一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于2015年启动隧道和地下实验室建设,成员涵盖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的约700名研究人员。

王贻芳表示,完成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灌注并开始运行取数,是一个突破性进展。这是国际上首次运行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将帮助我们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25-08-27 06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