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图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中国科学院大学供图)
图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中国科学院大学供图)
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
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科研使命,在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走出了一条科教融合的育人之路。
“中国科学院长达70余年的人才培养理念,就是在攻坚之所培养攻坚之才,在托付之地锻造可托付之人。”毕业典礼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寄语毕业生:“接过前辈们的重担,成为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站在“两弹一星”试验旧址上扶正流苏,回望前辈们的足迹,毕业生们豪情满怀,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在国科大的这几年,我不仅在一个个科研项目中收获了知识,更学习提升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胡陶然说,毕业后,他将继续在物理学领域深造。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即将入职京东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生任子毅认为,企业不仅有复杂的供应链场景,还有大量对前沿技术的投入。“我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将研究能力转化为真实的社会价值。”他说。
如今,国科大学生活跃在国家科技创新第一线:数十名硕博研究生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建设,十余名毕业生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建设……他们在“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挥洒青春与汗水,在各自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突破“卡脖子”难题、抢占科技制高点,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作为导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嘱托毕业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从而“迸发出照亮宇宙的光芒”。
“做科研需要有敢做难事的勇气和甘坐冷板凳的耐心。”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张绍磊说,毕业后,他将进入高校继续科研工作,期待在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蓝图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奋斗印记,真正做出无愧于国家期望的贡献。
“你们能不能做个值得托付的人?”
“能!”
铿锵誓言回荡在运动场,校园里处处弥漫着希望的气息。未来无论身处何方,他们都将带着这份期许,从这片孕育了无数科学梦想的土地出发,续写属于自己的科学篇章。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