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首届合成细胞国际会议与会代表合影。中国科学院供图
中国科学院10月25日晚向媒体发布消息说,中国科学院合成细胞国际科学计划,当天在深圳举行的首届合成细胞国际会议上正式启动。
该国际科学计划将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先进院)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技任务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制化团队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国际合作,突破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瓶颈,形成应对人类共性挑战的合作范式。
合成细胞国际科学计划还将突破以往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分散、格式化的局限,转向更加灵活自主的方案,摆脱过去“各自为战”模式,转向分工明确、协同攻关的“共同作战”方式。
业内专家指出,合成细胞研究涉及从生物大分子到单细胞的多层次技术,复杂性递增,且缺乏跨层次理论指导。其中,关键技术如DNA复制、基因组合成等发展不平衡,模块协同难度大。各国虽各有所长,但标准不统一、平台缺失,限制了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作为全球性大科学难题,急需国际协作,共同努力。
据介绍,首届合成细胞国际会议针对全球合成细胞领域在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进行战略研讨,邀请来自五大洲15个国家的3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36位领军科学家及十余位青年科学家,分享合成细胞领域发展现状、前沿科学问题、技术创新,探索潜在的国际合作机会,标志着该领域的研究正迈向扩大合作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14年以来,全球各国竞相在人工合成单细胞生命领域投入重点研发项目和研究计划,中国也紧跟步伐进行系统化的布局。2023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联合亚洲6国发起成立合成细胞亚洲联盟,依托合成生物大设施开展亚洲各国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合作;2024年4月,该院牵头6国25个科研机构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与各大洲学科联盟开展平等对话、建立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称,合成细胞亚洲联盟计划携手欧洲、美洲、非洲等区域联盟,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吸引更多国际科研机构和组织加入到合成细胞前沿研究行列。
最新启动的中国科学院合成细胞国际科学计划,将聚焦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问题,汇聚全球跨学科的优势力量,共同推动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和生物技术创新,通过坦诚对话和共同行动有效应对全球共性科学挑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