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体积更小 能量更足

均质化正极材料让锂电池化身“劲量小子”

2024-08-06 科技日报 宋迎迎
【字体:

语音播报

记者8月2日获悉,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崔光磊团队开发出一种均质化正极材料——锂钛锗磷硫硒。这种全新的电极材料兼具电导率高、放电比容量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可显著提升电池性能,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网、深海、深空等装备提供安全、耐久、可靠的动力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能源》。

崔光磊介绍,新材料的离子电导率、电子电导率比传统电池材料(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高出1000倍以上。这意味着即便不依赖导电助剂,电池正极也能顺畅地完成充放电过程。

该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达到每克250毫安时,超过了目前使用的高镍正极材料。在相同的重量或体积下,使用新材料的电池相较于传统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在单次充电的情况下可持续运行更长时间。并且,使用这种材料后可使电池体积显著减小,有助于设计更紧凑的致密储能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在充放电过程中,新材料的体积变化仅为1.2%,远低于传统正极材料。较小的体积变化有助于维持电池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研究团队发现,使用这种新材料的全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每千克390瓦时,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锂离子电池的1.3倍。

“使用该材料的全固态锂电池可以实现大于10000圈的超长循环,电池在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可保持80%的初始容量,使用寿命更长,能够提供更充足的电量。” 崔光磊说,新材料对开发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的储能设备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4-08-06 05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