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搭载水热碳通量观测系统的无人机正在进行通量数据获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团队开展探空气球大气廓线观测和无人机热红外影像获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记者8月2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院组织开展的珠峰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立体观测试验日前正式启动。其间,团队首次利用航空平台在珠峰地区开展水热碳通量观测试验。
“地面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和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珠峰地区的地气相互作用不仅影响青藏高原及周边气候,还可通过复杂的气候反馈机制和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试验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贾立说。
据介绍,此次开展试验的区域位于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珠峰北侧,平均海拔约4200米。试验团队将利用无人机航空平台开展观测试验,获取地面与大气之间的水分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碳通量和辐射通量的空间分布数据。团队还将结合地面站点和遥感卫星的观测数据,开展多时空尺度、天-空-地立体综合观测。
“卫星观测范围大,是大区域尺度;地面观测站覆盖范围较小,是‘点’尺度;无人机观测范围介于两者之间,是‘面’尺度。”贾立说,“面”尺度观测可构建“点”尺度观测与大区域尺度观测之间的桥梁。
下一步,团队将整合青藏高原地区地面已有站点、航空平台、遥感卫星等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高原地区水热碳通量变化过程特征和机理,进一步探究青藏高原复杂地表地气相互作用特征,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气候反馈的关键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