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2023-09-12 中国科学报 刘如楠
【字体:

语音播报

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合作,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高度保守的肿瘤免疫抑制受体CD300ld,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新的理想靶点。近日,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

近年来,以PD-1/PD-L1/CTLA-4等分子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进展迅速。然而,现有ICB疗法在不同肿瘤患者身上产生的效果差异较大,相当比例的患者无应答,长期获益比例更低。肿瘤免疫微环境含有大量抑制免疫的髓系细胞群体,在肿瘤发展和治疗耐受中发挥关键作用,严重阻碍现有的免疫治疗。

诸多临床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深度参与肿瘤进展,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因此,探究中性粒细胞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寻找针对这群细胞的特异性靶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病理性激活的中性粒细胞(PMN-MDSCs)则是免疫抑制微环境的重要组成细胞。

“与正常的中性粒细胞不同,PMN-MDSCs具有强烈抑制淋巴细胞杀伤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进展。寻找针对PMN-MDSCs的特异性靶点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是当前免疫治疗的焦点和挑战。”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研究员罗敏告诉《中国科学报》。

利用CRISPR-Cas9体内筛选及系列肿瘤模型验证,研究人员发现了PMN-MDSCs关键功能受体CD300ld,在肿瘤免疫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CD300ld通过STAT3-S100A8/A9轴同时调控PMN-MDSCs的募集及其免疫抑制功能,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建立和肿瘤的进展。

“CD300ld靶点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保守性、抗肿瘤有效性以及与PD-1靶点的协同性。”罗敏说。进一步研究显示,阻断CD300ld能够显著降低PMN-MDSCs的募集及其免疫抑制活性,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由抑制状态转为活化状态,从而产生广谱抗肿瘤效果。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511-9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3-09-12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梁春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