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小久久”近照。孙晓冬摄
小久久和妈妈福久。周硕摄
“周岁生日快乐!”6月27日,中国首头人工环境下自然繁育并存活的二代雌性江豚“小久久”迎来一岁生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应邀赶往位于湖北武汉市的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为“小久久”庆生。
江豚“一家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小久久”出生时体重6.5公斤、体长70厘米,经过一年的成长,如今体重已达35公斤、体长长至1.1米。她不仅是捕捉活鱼的小能手,还会配合训练员吃添加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冰鲜饵料鱼,每天的进食量能稳定达到两公斤。
此外,“小久久”还会跟着她的妈妈“福久”在水中学习各种泳姿,真正做到“既能吃又会玩”。有妈妈和训练员们的贴心照顾,“小久久”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王克雄告诉记者,刚满周岁的“小久久”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它的父母分别是世界上首例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淘淘”和2011年从鄱阳湖迁入白鱀豚馆的江豚“福久”。江豚爸爸“淘淘”今年18岁,江豚妈妈“福久”正值壮年。
她还有两位大哥哥,分别叫“e波”和“汉宝”,这两位也是在白鱀豚人工饲养环境下出生的江豚,由于体态丰满,它们曾被科学家戏称为“鱼雷兄弟”,现如今两位哥哥都已长大。
两亿人见证
“小久久”出生那天,超过2亿网民在线陪产这位“江豚宝宝”,是当之无愧的豚类第一“网红”。出生后,江豚“福久”作为母亲一直积极主动跟随看护,引导“小久久”深潜水并与之伴游,在出生后的第二天的4时30分左右,“小久久”成功吃到了第一口母乳,也由此开启了她的美好豚生。
去年10月24日,适逢国际淡水豚日暨长江江豚保护日,武汉市7家爱心企业为它们捐赠了20000斤新鲜活鱼,而四个月大的“小久久”也逐步开始混合喂养的计划。混合喂养对于年龄尚幼的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直到今年2月25日,“小久久”才第一次捕捉并吃进去了一条小活鱼。“第一次捕捉并吃鱼看似简单,其实是她成长足迹中重要的一环,也代表着‘小久久’在慢慢掌握生存技能”,王克雄介绍。
让“微笑天使”生生不息
今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最新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1249头。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王丁表示:“过去四十多年的监测显示长江江豚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次的结果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长江江豚种群数量首次呈现止跌回升态势,这得益于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等政策的实施落地,得益于全社会对长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关注。
4月25日,湖北长江洪湖新螺段和石首天鹅洲4头长江江豚(3雄1雌)放归长江,这是国内首次尝试将迁地种群放归到长江中。“这一步我们走了30多年”,王丁表示:“这是长江江豚保护一个新的里程碑,也将完成长江江豚保护技术体系的最后一个关键的技术闭环。”
长江江豚的命运成为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今年全国两会上,5名住鄂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关于加大长江江豚保护力度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王琼提出“在武汉大力建设“数字江豚”平台”,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王丁告诉《中国科学报》,未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将继续做好江豚保护的科研创新和社会力量支撑,促进人与长江和谐共生,让“微笑天使”生生不息。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