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广州能源所等在生物质全组分高值化利用方面获进展

2023-06-11 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字体:

语音播报

木质纤维素催化氧化分离策略。王晨光 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晨光与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Bert F. Sels合作,在生物质全组分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ACS-催化》。

温和氧化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质催化转化技术,可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学品和纤维素材料。然而在此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溶解转化、木质素和单酚类物质的缩聚和降解限制了整体碳效率的提高。

研究人员借鉴传统氧碱法造纸除木质素工艺,基于木质素优先利用思路提出催化氧化分离策略并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同时将木质素氧化转化为高附加值单酚。

研究发现,温和条件下成本较低的纳米氧化铜颗粒(CuO NPs)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氧化分离性能,在将木质素催化氧化为芳香醛酮的同时抑制了纤维素水解,该方法获得的高附加值单体和材料(纤维素)的碳效率达80%。其中,木质素被转化为芳香单体(主要为香兰素和丁香醛),转化率高达48.6 wt %。

通过“分离-氧化”两步实验和模型反应发现,CuO NPs能高效催化木质素苯丙烷侧链C-C键和C-O键断裂,促进木质素氧化中间体亚甲基醌自由基向目标产物芳香醛酮的转化,使单酚收率超过理论值(基于β-O-4键的含量);半纤维素则选择性转化为草酸为主的水溶性小分子脂肪酸;80%的纤维素以白色固体残渣(纤维素纯度高达95%)形式保留。

通过模型物反应及13C NMR等表征手段证明,铜阳离子与纤维素的葡萄糖链上的羟基及吡喃环的氧原子的强烈络合作用是抑制纤维素水解的主要原因。

该研究中提出的催化氧化分离策略普遍适用于木本和草本生物质的催化转化,为今后生物质温和全组分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指导思路,进一步促进从化石经济向利用生物质生产化学品的更可持续的生物经济的过渡。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3c01309

打印 责任编辑:梁春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