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用声音“隔空”送药至病灶部位

2023-06-14 科技日报 叶青
【字体:

语音播报

6月1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郑海荣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种相控阵全息声镊操控技术,在生物体及血流中成功实现了对含气囊细菌群的无创精准操控和高效富集,在动物模型中实现了肿瘤靶向治疗应用。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相较而言,基于高频声波梯度声场设计的声镊在生物体中具有作用力大、穿透性强、操控通量高和无须标记等独特优势。”论文通讯作者郑海荣表示,如果能运用声学的方法,不需要介入手段,就能“隔空”,将药物和治疗细胞精准运送到生物体病灶部位,解决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对此,团队提出并构建了可编程相控阵全息声镊理论、技术和仪器体系,为生物体等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声操控奠定了基础。

“相控阵全息声镊仪器系统基于高密度面阵列换能器产生可调谐三维体声波,通过对空间声场在活体血管内等复杂环境中的时空精准调控,可成功操控含气囊细菌团簇,使其精准地移动到目标区域并发挥治疗功能,有望为肿瘤的靶向给药和细胞治疗等提供一种理想手段。”郑海荣介绍。

在此系统中,团队开创性地利用时间反演矫正声波穿越非均匀介质中产生的畸变,将超声成像与三维声操控相结合,实现了非透明非均匀介质中三维声镊的自导航,率先突破了复杂环境中声操控面临的瓶颈问题;同时,推动了二维高密度超声换能器阵列的微型化,融合显微成像,初步实现了细胞、微生物等的离体三维声操控验证。

“通过二维高密度超声换能器阵列形成的强梯度声场,就像无形的‘镊子’,控制细菌精准地按照预设路线,到达病灶部位。”团队成员马腾研究员说。

“该研究证明了相控阵全息声镊可以作为一种活体内非接触精准操控细胞的新工具。”郑海荣表示。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3-06-14 08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