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铁肥料效应”强化北太平洋生物固碳作用

2023-06-09 科技日报 陆成宽
【字体:

语音播报

8日,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基于360万年以来亚洲内陆粉尘中铁元素的变化历史,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亚洲内陆粉尘通过“铁肥料效应”,促进了北太平洋地区的生物繁盛,强化了北太平洋的生物固碳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院院刊》。

“河流和粉尘为海洋输送了大量营养物质,大陆粉尘携带的铁元素在风力作用下进入海洋,可以使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增加,并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缓解温室效应的危害。”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昝金波说,这一过程被科学家称为粉尘的“铁肥料效应”。

研究发现,在距今约8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随着全球变冷以及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山地冰川急剧增加,青藏高原的冰川侵蚀作用显著增强,导致塔里木盆地的粉尘中的铁氧化物从赤铁矿转变为磁铁矿,同时,铁元素总含量和高生物活性的二价铁含量急剧增加。

进一步计算表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之后,亚洲内陆干旱区输送至北太平洋的铁元素总含量以及二价铁的数量分别增加了约70%和约120%。昝金波说,“这将极大地促进北太平洋生物繁盛,并可能改变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大量消耗了大气中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候进一步变冷。”

昝金波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亚洲粉尘中的铁元素输入增加、海洋生物固碳作用增强、大气二氧化碳降低、全球气候变冷这一碳循环正反馈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3-06-09 02版)

打印 责任编辑:梁春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