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这是5月31日拍摄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这是5月31日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仪式上演示的图形实验界面。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记者从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获悉,5月31日晚,176比特“祖冲之号”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面向全球用户开放。这刷新了我国云平台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比特数纪录,将进一步推动量子计算软硬件发展及生态建设。
轰鸣声正从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楼大厅一角传来,记者看到天花板处伸出一个白色金属罐,通过数不清的线束与数个操控系统机箱连接,另一侧一台屏幕上跳转着温度等数据……这是一台正在运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金属罐内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量子芯片。据介绍,此次上线的云平台通过云技术将用户与量子计算设备连接,支持用户远程进行量子计算实验和开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祖冲之号”量子计算总师朱晓波告诉记者,比特数是衡量量子计算机算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大研发团队在原“祖冲之二号”66比特的芯片基础上做出提升,新增了110个耦合比特的控制接口,使得用户可操纵的量子比特数达到176比特。除了比特规模,在涉及量子计算机性能的连通性、保真度、相干时间等关键指标上,“祖冲之号”云平台接入的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设计指标也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调试提升性能。
据悉,量子计算机研发门槛极高、运行环境严苛、辅助设备复杂。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科大国盾公司等多个单位合作,研发了核心器件、编程语言和软件,共同建成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云平台。
“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常务副总指挥、科大国盾公司董事长彭承志告诉记者,该云平台面向全球用户开放,社会大众可以利用量子计算云平台,亲身体验简易的量子计算编程和图像实验等。对产业用户来说,远程访问量子计算机,能进一步探索新应用。
“云平台的用户越多,应用和开发经验就越多,推动整个领域向前发展,我们欢迎更多的人来使用和体验。”彭承志说,未来“祖冲之号”量子计算云平台计划接入多台高性能量子计算机,互为备份、迭代更新,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