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北极狼已满百日

2022-09-20 科技日报 史诗
【字体:

语音播报

  9月19日,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北极狼迎来自己的“百日宴”。经过保育人员百天的精心照顾,它体态特征明显、健康状态良好。

  今年6月10日,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北极狼在北京呱呱坠地。克隆北极狼的供体细胞来自哈尔滨极地公园引进的一只野生北极狼的皮肤样本,卵母细胞来自一只发情期母犬。科研人员将卵母细胞进行脱卵丘和去核处理,再将供体细胞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体细胞核与去核的卵母细胞重新构建成新的胚胎。代孕母体则是另一只比格犬。

  “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就是将被克隆对象的一个细胞经过显微手术移植到契合卵母细胞中,在适当条件下可以重新发育成一个正常的克隆胚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通过克隆的野生动物能繁殖后代吗?“克隆技术是不同于自然生殖的繁育方法,尤其是对种群较少、生殖细胞提取较为困难的动物。克隆技术是保护基因多样性、提高种群数量的有效方式。”赖良学进一步解释,克隆技术产生的个体,依然具有繁殖能力,克隆产生的个体生命状况与普通个体无差异,是可以形成有繁殖活性的配子的,只要受精卵发育完好,克隆动物就可以有后代。

  赖良学还称,濒危物种在某地或全部消失后,利用冷冻等技术保存下来的细胞进行克隆生成新的生命体,是带回和拯救它们的重要途径。“比如,西班牙科学家在2003年成功克隆出已经灭绝的布卡多野山羊;2020年,科学家们克隆出一只黑足鼬,它是生活在北美的濒危物种。”赖良学举例。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2-09-20 02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