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研究显示频繁的人类活动 让濒危兽类急剧减少

2022-09-14 科技日报 赵汉斌
【字体:

语音播报

  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已成为当代物种消亡的主要推手。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研究员带领的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开展了人为干扰下哺乳动物夜间行为功能多样性丧失与变化等研究。研究认为,人类活动正加剧局部地区濒危兽类的灭绝。国际期刊《保护生物学》和《全面环境科学》先后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由于不同生态类群多样性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总的物种丰富度难以反映物种保护状态和受威胁过程。

  蒋学龙学科组长期致力于横断山区兽类多样性系统监测与保护研究,并建立了多个红外相机监测样地,评估区域野生动物多样性和人为压力。他们利用层次概率模型分析人类活动对不同生态类群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发现总的物种多样性随人类活动的增加而增加,但食肉类占比、个体平均体重等却随人类活动的增加而急剧减少,表明人类活动对动物体型大小产生过滤作用,并导致兽类群落功能多样性丧失。

  研究证实,相同区域内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强度及其生态效应可能存在差异,仅靠单一类型的人类活动指数难以真实反映区域内的人为压力。因此,区域保护地管理和规划需要同时考虑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对物种多样性和行为的影响。

  此外,学科组还进一步分析了人类活动对不同受胁等级兽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发现受胁物种集中分布在人类活动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随着人类活动增加,受胁物种比例急剧减少;相反,总的物种丰富度和常见物种丰富度及其比例均随人类活动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不同受胁等级兽类物种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存在差异,总的物种丰富度并不能反映受胁物种的分布格局。

  研究还发现,群落中的受胁物种比例越高,其对物种多样性的贡献越大,表明该类群落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研究强调,仅以总的物种丰富度来评价、识别保护区,难以保证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物种丰富度、稀有度、受胁物种占比等多样性指标。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2-09-14 08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