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中国空间站让地球上的种子在太空发了芽,那么地面种植与太空种植有什么不同?为激发青少年对空间科学实验及科学研究兴趣,9月9日—10月30日,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指导下,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同举办“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邀请来自十三个省市的学生与航天员一起种植拟南芥和水稻。
在湖北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联合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组织学生们和科学家及中国空间站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一起,分别在地面和空间站共同播种相同的种子,开展两个月持续记录,对比它们在地球和太空中生长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
“小南、小薇”住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安排的一个叫作科学实验柜的“大房子”里,飞到天上去啦!小南和小薇的真身就是拟南芥和水稻,它们已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萌发、长出幼苗。
本次种植活动对学生们而言,不仅意义非凡也挑战十足。同学们要进行植物种植和管理,确保种子顺利萌发,还要以文字、图片、照片、微视频等形式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并提出问题与思考,还可以发挥创意,运用绘制科学手绘、自主设计实验、撰写科学小论文等形式对植物进行记录和探究。该活动旨在鼓励同学们通过科学实践,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未来”的种子。
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一新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我特别喜欢植物,很好奇植物在太空中真的能开花吗?”“我能许愿上太空吗!”“能和航天员同步种植种子非常激动,相信这次活动可以帮助我提升科学实验能力”。
9月9日下午,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举办“天地共播一粒种”武汉地区种子交接仪式,中科院武汉分院副院长关武祥将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提供的5份拟南芥、3份水稻种子种植套件赠予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学校表示,生物组全体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迎接种植挑战,在创新实践中激发青少年对空间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加强与中科院武汉分院合作,共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引导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求知、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培养未来科学家。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2-09-13 02版)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