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俞文正团队对中国大陆地区100多个重点城市的自来水水质开展了一项空间评估。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
消毒副产物是自来水厂氯消毒过程中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质。许多研究表明,消毒副产物具有细胞毒性并且会导致不良的健康风险。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是一项全球性的、长期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由于缺乏大空间尺度上的研究,目前对于消毒副产物的认识还很有限,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量化总有机碳、离子电导率和消毒副产物等关键指标,研究发现,降水是影响自来水中有机物含量和离子电导率变化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研究还发现,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浓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消毒副产物浓度与水中有机物含量呈显著相关。消毒副产物的毒性不仅取决于其浓度,还取决于其组成成分。含溴的消毒副产物比含氯的消毒副产物表现出更大的毒性。沿海地区由于海水入侵等影响,自来水中可能含有更高浓度的含溴消毒副产物和相应更高的毒性。
“含溴消毒副产物的浓度还受当地经济发展、污染排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俞文正认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一定时期内面临更高的消毒副产物毒性风险,应考虑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饮用水中的潜在健康风险,采取深度水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体。
此外,研究人员证明了纳滤是一种提高水质、保留有益离子和降低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的有效终端(家庭)饮用水处理方法。
俞文正表示,提升水质可以从水源(如南水北调工程)、水处理工艺(如上海市的深度水处理工艺)和终端净化(如纳滤技术)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其中,纳滤技术是保障家庭饮用水安全的一项有前景的终端技术。不过,除了消毒副产物,自来水中其他具有潜在风险的微污染物能否通过纳滤技术有效去除,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2-00898-5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