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位于浦东新区丹桂路上的张江国创中心门口,印着“张江科学城”大字的红色展牌耀眼夺目。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随上海媒体采访团回访张江科学城。
2018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上海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和国家级科技高地——张江科学城考察调研。面对现场的科技工作者,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表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三年多过去,在张江科学城,一个先进的光子科学装置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上海光源从15条光束线增加到如今的27条,几乎翻了一倍,仍是供不应求;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已在2020年建成,去年初步向科研机构开放,今年将全面服务用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则从项目刚启动,到现在完成了绝大部分关键技术研究,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站在张江科学城展示厅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细数着三大“国之重器”三年多来取得的进展。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不可或缺。“在基础研究领域,大科学设施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李儒新以上海光源举例,“泽布替尼是第一个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新药。作为一款基于结构设计和筛选出来的药物,其研制过程中所有分子结合的结构数据都是在上海光源获得的。”
上海光源的用户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发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工具。“上海光源自开放以来已服务3万多用户,明年这里会增加到32条光束线,进一步提升服务产业研究的能力。”李儒新介绍。
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羲和1号”也已从建设模式切换到运行模式。李儒新长期从事超强激光与强场物理的研究,他介绍,“羲和1号”由我国自主研发,可以提供高强电磁场,用来研究极端条件下材料的特性,目前最大应用场景是在实验室研究天体物理现象。
如果说上海光源拍的是分子照片,那么,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就可以拍出分子电影,因为它能捕获超快速的变化细节。“总书记来考察时,这一装置刚启动不久,如今已进入到工程实施阶段,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李儒新表示,“接下来,我们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不断完善功能,让这些大装置尽快发挥出最佳使用效益。”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把总书记提出的‘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李儒新表示,“最初,我们的大科学装置比较分散,但现在张江已初步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各单位共同组建大科学装置集群指挥部,使每个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让这些‘国之重器’合力推动产生更多关键技术的突破。”
除了大科学设施外,李政道研究所、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等一批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机构以及上海科技大学等研究型大学相继在张江驻扎。
数据显示,张江科学城集聚了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近500家。在李儒新看来,这些都是上海提升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未来,到2025年,上海将力争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2-06-21 01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