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蜥臀类恐龙分册封面。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原始中华鸟龙”化石标本及素描图。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由该所主持编纂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志》蜥臀类恐龙分册已正式出版,该分册志书内容包括自1929年中国的第一种蜥臀类被报道以来,截至2018年年底发现于中国并正式报道的210余种蜥臀类恐龙,分布于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最新出版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志》蜥臀类恐龙分册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等,并附207个插图。这些物种几乎涵盖了蜥臀类的所有主要类群,其中一些物种对于研究所属类群的演化,乃至更高阶分类单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古脊椎所介绍说,蜥臀类、鸟臀类是恐龙类的两大分支,蜥臀类包括陆地生物中体型最大的动物和恐龙家族中所有肉食性物种,传统意义上的蜥臀类确切的化石记录从约2.3亿年前(三叠纪晚期)到约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分布于地球上所有大陆。中国蜥臀类化石非常丰富,涵盖了这一类群整个繁盛期的演化历史,即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最早期到白垩纪末期的演化历史。截至2018年底,中国总共已发现报道210余种蜥臀类恐龙,分布于18个省市区,其化石的代表性产地包括云南、四川、重庆、新疆、辽宁、甘肃、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西、黑龙江、宁夏、河北、山西等。
中国的蜥臀类研究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蜥臀类的两大分支之一蜥脚型类的各个演化阶段的代表在中国都有发现,其另外一大分支兽脚类在中国的化石记录更加丰富,涵盖了兽脚类的主要分支,尤其是其中的虚骨龙类。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