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创纪录!第二次青藏科考浮空艇达9032米高空

2022-05-16 中国科学报 倪思洁
【字体:

语音播报

珠穆朗玛峰和洛子峰前的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 图片来源:空天院  
  5月15日4时40分,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以下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研究“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的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平台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9032米的高度,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平台搭载着水汽稳定同位素分析仪,黑碳、甲烷、臭氧等多种分析仪器与设备,获得了珠峰地区大气水汽传输和温室气体垂直变化过程关键科学数据,为揭示西风传输影响下的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表示,本次观测是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的融合,在科学观测上进入了一个超前的模式。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珠峰地区超越珠峰高度的9000米以上高空观测地球科学中水汽、温室气体等关键参数的变化特点。

  此次使用的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自主研发,是继2019年空天院研制的极目一号I型浮空艇观测高度到达海拔7003米后,再次刷新第二次青藏科考系留浮空艇驻空科学观测高度世界纪录。此次在珠峰地区执行任务的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平台技术难度、驻空高度、携带载荷种类在已知的高原型系留浮空艇中前所未有。据介绍,本次系留浮空艇的艇体材料,是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轻质低密度高强抗辐射复合织物材料,在珠峰地区严苛的环境条件下应用尚属首次,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意义。

  本次浮空艇科考分队由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空天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等单位的63名科考队员组成。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2-05-16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