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新华网】在世界之巅,他们将自己作为实验对象

2022-05-11 新华网 白少波 田金文 李键
【字体:

语音播报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朱彤展示用于科考的穿戴式动态心电记录仪(5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冰川与污染物科考小组负责人康世昌(左一)在做行前动员(5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摄

德庆欧珠(左)在架设自动气象站(5月4日摄)。新华社特约记者 索朗多吉摄

  高山白雪,蔚蓝苍穹。5月4日中午,“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工作小组13名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科研的标尺上划出崭新刻度。

  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为探寻高原反应对人体的影响,年近花甲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和部分科研人员以自己身体为实验对象,佩戴测量血氧、心电监测的传感器,在珠峰登山大本营和绒布冰川之间来回徒步穿梭,获取第一手数据。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介绍,科考团队还在海拔6500米采集了150公斤的雪样,通过此次测量,将构建珠峰东绒布冰川高精度数字三维模型,利用冰川高程模型对比遥感资料进行验证、校验,发展新的参数,再和早期珠峰冰川的遥感数据对比,研究冰川变化。

  5月4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工作小组13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科考队员们克服极寒、缺氧、积雪等挑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首次使用高精度雷达测量顶峰冰雪厚度,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科考队员们在地球之巅创造了多项科学考察研究新纪录。

  “极高海拔科考与登山的深度融合,开启了地球之巅科考的新里程。”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前方总指挥安宝晟说,“13名科考队员登顶珠峰,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