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10月12日,《自然—生态与进化》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傅伯杰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提出“完善森林恢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5”。
作为17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目标15(陆地生物)强调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是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根据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从1990到2000年,全球天然林面积的年净损失率为0.18%,且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严重。进入21世纪,各项国际大规模森林保护和恢复项目在减缓森林净损失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过去20年的遥感卫星观测结果表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呈现出“变绿”现象。
论文通讯作者傅伯杰告诉《中国科学报》,当前国际上的森林恢复项目对快速恢复森林面积的需求,导致了人们对种植人工纯林的偏好。
但研究强调,尽管人工纯林在短期内对区域的生态环境有迅速改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会引发其他方面的生态危机,包括碳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病虫害增加等。人工林覆盖率的增加,无法减缓或逆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真正的危机是全球森林和天然林面积仍在下降。
对此,作者呼吁管理部门应该实施更具创新性的激励政策,以将森林恢复行为从增加森林面积转变为改善其生物多样性。同时应及时改善当前成熟人工纯林的结构,避免出现各种潜在的生态危机。
该研究分析了可能限制人工纯林结构改善的社会经济因素,并提出了4条建议,包括完善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机制;制定创新性森林恢复政策,以激发人们改善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的意愿与行为;面对部分情况下人工纯林建设的必要性,也应在政策上鼓励农林复合经营或林下经济;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来指导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的改善。研究同时表明,以上建议对各个国家并不具备同等的重要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0-01332-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