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一生一芯”计划负责人包云岗展示学生自主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果壳”。国科大供图
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在京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该计划在国内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由5位2016级本科生主导完成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芯片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学生自己编写的国科大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
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计算机学院)院长孙凝晖院士指出,我国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严重紧缺,如何加快此类人才的培养规模与速度,是我国迫在眉睫的难题。针对处理器设计人才危机,国科大于2019年8月启动了“一生一芯”计划。
经过9个月的努力,由国科大2016级计算机学院本科生金越、王华强、王凯帆、张林隽和张紫飞等人参与的首期“一生一芯”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他们实现了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毕业这一目标。
孙凝晖表示,“一生一芯”计划的愿景目标是在国科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辐射,帮助更多高校形成从处理器芯片设计到流片并运行操作系统的实践课程,提高我国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培养规模,缩短人才从培养阶段到投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的周期,力争3年后在全国每年能培养500名学生,5年后实现每年培养1000名学生,10年达到每年培养1万名学生。
作为“一生一芯”计划负责人,国科大计算机学院教授、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包云岗介绍说,学生们将这款处理器芯片命名为“果壳(NutShell)”,与“国科”发音相同。“前段时间,‘果壳’的设计投稿到RISC-V全球论坛,最近刚收到被接收的通知。王华强同学将代表团队于9月3日向全球业界介绍‘果壳’的设计。”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