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用超算给材料测“基因”

2020-07-24 中国科学报 赵广立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美国政府发布行政令,拟通过政府资助“确保关键材料供应多样化”“开发关键材料的替代材料”等途径,保障该国关键材料安全和可靠供应。

  材料是现代工业的基础,而在我国,材料供应形势相当严峻。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汪卫华曾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我国很多关键材料并不能完全自给,因此希望通过先进的理念推动材料应用的发展及产业化。

  基于此,汪卫华实验室在北京怀柔科学城构建了一个“材料基因工程平台”。

  材料研究也有基因工程?这要从“材料基因组计划”说起。

  竞逐“材料基因组计划”

  2011年,美国率先提出旨在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和降低成本的“材料基因组计划”。该计划被称为美国继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四大重大科研计划。

  就像人类的基因组一样,材料中原子的性质和排列,乃至晶体结构和缺陷都将决定材料的内在性能。而“材料基因组技术”就是通过高通量实验装置,对组合材料的样品单元进行高通量表征,并将获得的材料性能数据储存在数据库中,再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得到材料“成分—结构—性能”的构效映射关系。

  通过分析、解构材料“基因组”,科学家可以改变传统材料研究方法,加速材料研发进程。

  “在材料基因组计划中,数据库及其共享、计算工具开发至关重要。”某上市公司的材料研发高级工程师刘国涛告诉《中国科学报》。

  作为怀柔科学城配套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中的重大科研项目之一,“材料基因工程平台”的目标就是建成大规模、手段先进的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

  “该平台包括大数据、高通量计算、人工智能部分。”据汪卫华介绍,通过高通量计算、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缩小和锁定希望的材料范围,然后采用高通量制备和检测快速筛选材料,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材料研发成本和周期,进而在关键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材料基因工程平台堪称是“中国版的材料基因组计划”。

  超算做帮手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淼,就专门借助高性能计算等设备开展材料基因工程研究。在他看来,超算设备对于材料科学意义重大。

  “材料计算的需求是很大的。”近日在由英特尔公司发起的一场媒体专访中,刘淼告诉《中国科学报》,国外的一些顶级超算设备,很多业务就是做材料科学的计算。比如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国家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的超算设备,“至少1/6以上的机时用在材料相关领域”。

  在怀柔科学城,“材料基因工程平台”也配备了专门的超算装备。与此同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还设置了“材料基因数据集群处理平台”,包括一个小型的私有云系统。

  有了超算等硬件支撑,刘淼表示“希望挖掘蕴含在计算数据中的一些知识”。他举例说,通过强大算力,短时间内算出几百上千种材料的结构信息、热力学稳定性、电子结构信息等,再以这样的材料数据流形成的数据储备为基础,向来自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提供检索和查询支撑。

  “当我们有足够的材料基本信息后,就可以做一些和数据科学交叉的事情,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在没有计算的前提下,快速地预测材料性质、筛选材料。”刘淼说。

  材料科学驶入快车道

  对于记者关于超算设备性能的提问,刘淼表示,现在的计算性能是按照现有以及短期预期来架构的,短期内并不追求其性能高低,只追求其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我们当然希望算力越大越好,超算作为工具,当算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比如单台设备算力提高后,许多计算任务就不必多节点合并使用。”刘淼说,其实现在很多学科研究的核心推动力就是工具的进步,比如冷冻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此外,存储技术的进步让运算不必担心数据“无处安放”。

  在超算等新兴技术助力下,材料科学得以开启“基因组时代”,相关研究也驶入快车道。

  “现在已经有一些加速的迹象了。”刘淼告诉《中国科学报》,他此前曾参与镁离子电池相关研究,该研究方向的提出是在20多年前,20年来都没能找到比当初更好的材料方案。直到有了高性能计算工具的帮助,他们很快在相关的材料库中找到了性能高一倍的新材料,并通过了最后实验验证。

  “这说明材料基因工程是行得通、有实效的,相信再过10~20年,会有更多显著成果产出。”刘淼说。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7-24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