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7月11日,《人类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研究员裴树文与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兴龙、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彭旻晟等合作完成的关于距今11000年左右的中国南方地区贵州清水苑大洞人和广西隆林人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报道了目前最古老的东亚南部地区现代人遗传数据,分析显示在新石器时代及更早时期,东亚现代人可能存在自北向南的迁徙。
现有的考古学、语言学和古DNA研究指出,距今4000~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东南亚大陆和东亚存在广泛的人群迁移。然而,对新石器时代及更早时期,东南亚和东亚古人群之间是否存在迁移事件,在遗传学上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分析了距今11000年左右的中国南方地区贵州清水苑大洞人和广西隆林人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这是目前东亚南部乃至东南亚最古老的人类遗传学数据。
序列分析显示隆林和大洞样本的线粒体序列均属于M71单倍群,除此之外,二者还共享编码区6257A和11518A两个突变位点。研究者进一步对两个古个体,以及有报道的来自中国南部及东南亚的4784条现今现代人和82条古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257A和11518A两个突变位点,仅存在于东南亚现今现代人样本中。基于此,研究者在M71单倍群命名的基础上,增加了6257A和11518A两个突变位点,命名为M71d单倍群。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大洞及隆林样本属于M71d单倍群的早期类型。
贝叶斯法和Rho估计均显示M71d单倍群起源于22000年左右。系统发育网络分析也显示隆林和大洞样本位于M71d单倍群基部。以上结果说明,可能在11000年乃至更早的时期,东亚与东南亚存在自北向南的人群迁移,然而由于没有同时期的东南亚样本,该假说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10038-020-0796-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