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基因揭示11000年前东亚与东南亚的人群迁移

2020-07-15 中国科学报 崔雪芹
【字体:

语音播报

  7月11日,《人类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研究员裴树文与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兴龙、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彭旻晟等合作完成的关于距今11000年左右的中国南方地区贵州清水苑大洞人和广西隆林人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报道了目前最古老的东亚南部地区现代人遗传数据,分析显示在新石器时代及更早时期,东亚现代人可能存在自北向南的迁徙。

  现有的考古学、语言学和古DNA研究指出,距今4000~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东南亚大陆和东亚存在广泛的人群迁移。然而,对新石器时代及更早时期,东南亚和东亚古人群之间是否存在迁移事件,在遗传学上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分析了距今11000年左右的中国南方地区贵州清水苑大洞人和广西隆林人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这是目前东亚南部乃至东南亚最古老的人类遗传学数据。

  序列分析显示隆林和大洞样本的线粒体序列均属于M71单倍群,除此之外,二者还共享编码区6257A和11518A两个突变位点。研究者进一步对两个古个体,以及有报道的来自中国南部及东南亚的4784条现今现代人和82条古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257A和11518A两个突变位点,仅存在于东南亚现今现代人样本中。基于此,研究者在M71单倍群命名的基础上,增加了6257A和11518A两个突变位点,命名为M71d单倍群。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大洞及隆林样本属于M71d单倍群的早期类型。

  贝叶斯法和Rho估计均显示M71d单倍群起源于22000年左右。系统发育网络分析也显示隆林和大洞样本位于M71d单倍群基部。以上结果说明,可能在11000年乃至更早的时期,东亚与东南亚存在自北向南的人群迁移,然而由于没有同时期的东南亚样本,该假说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10038-020-0796-9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7-15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人民日报】中国科学家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