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中美科学研究机构联合发表植物叶际微生物群领域的新进展

2020-04-12 中国新闻网
【字体:

语音播报

  国际知名学术杂志Nature4月8日在线发表了题为A plant genetic network for preventing dysbiosis in the phyllosphere(植物的一个遗传网络控制叶际微生物群的稳态)的研究论文。这项工作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何胜洋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辛秀芳研究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桃等合作完成,对于人们认识植物对叶际微生物群的稳态维持机制及其与植物健康生长的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项工作以一种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发现了一个植物的遗传网络可以控制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的稳态。这一网络包括了植物中的基础免疫通路和调控叶片水分环境等的重要基因元件,这些元件协同调节叶片内部的细菌群落的水平以及群落结构。当其中的某些元件缺失时,叶片中的细菌过量繁殖且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不同细菌菌种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和失调),导致微生物群失衡,并且植物叶部出现类似病害的黄化和坏死表型。该项工作通过“人工合成微生物群”、 “无菌植物培养系统”以及细菌16S rRNA基因和基因组的高通量测序等多种研究手段,明确了植物叶际微生物群的平衡状态对维持植物健康生长非常重要。

  此研究率先开启了植物科学新领域叶际微生物群失调与植物健康的关系。有意思的是,植物就像人类一样,已经进化出一个遗传网络来调控微生物菌群的稳态以维持植物的健康,而且该网络中的某些要素和调控方式与人类极为相似(例如,多个研究已发现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该工作发现的植物控制网络中的关键基因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也许不久的将来可以通过改造植物中的这些基因来调控微生物群的稳态或者优化微生物群,以改善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抵抗胁迫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重要作物的产量和改良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活服务。

  该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的经费支持。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