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最新消息称,该院研究团队已研制成功1.8米太阳望远镜,这是中国首套2米级太阳望远镜。
据“中科院之声”23日介绍,1.8米太阳望远镜由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饶长辉带领的太阳高分辨力成像技术研究团队研制成功,已于2019年12月10日成功实现首光,获取到太阳大气光球层和色球层高分辨力图像。
该1.8米太阳望远镜也是在美国4米太阳望远镜DKIST正式运行之前,国际上已建成的最大口径太阳望远镜。其相关成果获国际同行高度评价,并将在《中国科学:物理、力学和天文学》期刊发表。
饶长辉研究团队通过开展光热效应、低对比度扩展目标波前探测等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大口径太阳望远镜主镜热控技术、强湍流条件下实时波前探测技术、大视场太阳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1.8米太阳望远镜,并配备451单元高阶太阳自适应光学系统、地表层自适应光学系统(GLAO)、太阳多波段高分辨力成像系统。
未来,中国1.8米太阳望远镜还将配备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CAO)系统、太阳活动区高分辨力磁场和速度场探测系统等,以获取更全面的太阳活动监测数据,为太阳活动的发生、发展、演化提供更精确更详实的观测数据,为太阳物理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业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对太阳活动及其空间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研究始终是世界各国的关注重点方向之一,国际上一直致力于建立两米级以及更大口径太阳望远镜。目前,国际上已建成的2米级太阳望远镜主要有美国1.6米太阳望远镜GST和德国1.5米太阳望远镜GREGOR;美国4米太阳望远镜DKIST尚未正式运行,欧洲4米太阳望远镜EST已开始设计研制;中国此前最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是云南天文台研制的1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