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青藏高原古代人群之间有着怎样的遗传联系?古人群对现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作出了怎样的基因贡献?为了找到答案,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对距今5200年以来青藏高原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展开研究。近日,《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据介绍,研究人员把67例古代青藏高原人群线粒体基因组按照地域和海拔划分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低海拔组(LTP)和青藏高原高海拔组(HTP)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人群之间具有直接母系遗传联系。
此前的研究指出,距今4000年左右耐寒性作物——大麦传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并在距今3600年被接纳为主要种植作物,是此后古代人群能够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大部分地区定居的原因。
假设由LTP向HTP的农业传播是大量人群迁徙带来的,研究人员预计应该能观测到更多的单倍群扩增现象,然而实际上他们并未观察到该现象。表明低海拔人群的代表类群在高海拔区域并没有大量增加,意味着当地农业带来的定居更多可能是技术传播的结果,而不是大量人群迁徙的结果。
那么,现今生活的西藏人群究竟和古青藏高原人群之间有着怎样的遗传关系呢?付巧妹介绍,在与现代人群的比较中发现,古代青藏高原人群和现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之间有较近的母系遗传联系。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0-03-24 08版)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