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团队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余彦团队合作,开发出具有高比能、高倍率的准固态钠离子微型电池,并揭示了钠离子多方向传输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能源和环境科学》。
近年来微电子和微系统发展迅速,其中锂离子微型电池是目前最流行的微型电源,但是存在锂资源稀缺、成本升高等问题。相对于金属锂,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与锂的电化学性能相似,因此发展钠离子微型电池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设计并发展了三维互连石墨烯网络支撑的钛酸钠负极和磷酸钒钠正极,制备出高通量电子—离子三维传输微电极,成功构建出平面化准固态钠离子微型电池。开发出了NaBF4基离子液体凝胶电解液,其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宽电压窗口、不易燃的优点。通过器件整体设计,有效耦合了平面结构、占主导的赝电容贡献以及钠离子多方向传质的优点,该钠离子微型电池在室温下容量高(每立方厘米30.7 毫安时),倍率性能优异。在室温和30 C倍率下,其比容量为每立方厘米15.7毫安时;在100 ℃和100 C倍率下,其比容量为每立方厘米13.5毫安时。
此外,该钠离子微型电池具有优异的柔性,输出电压和容量可调,能量密度高(每平方厘米145 微瓦时)。结合原位和准原位表征,该研究团队提出平面微型储能器件是一种对电荷储存机理进行原位研究的理想电化学模型,可同时原位研究全电池中正负极的结构演变和形貌变化。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9/c9ee03219c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