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19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和科技创新亮点成果。“我国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注册上市”等6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从中科院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推选、网民票选中脱颖而出。
这6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分别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完成的“我国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注册上市”、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完成的“百吨级无焊缝整体不锈钢环形锻件研制成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筹)共同完成的“‘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选育成功获大面积示范应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完成的“青蒿素实现绿色规模化生产”、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完成的“中国首台千吨级循环床煤气化装置交付使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完成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完成工业中试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6项亮点工作的成果转化,大都不同程度地受益于产学研协作或院企合作。《中国科学报》了解到,“我国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由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及其控股公司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百吨级无焊缝整体不锈钢环形锻件”系中科院金属所采用金属构筑成形技术、利用太钢的高纯净连铸板坯、在山东伊莱特重工公司完成制造;60吨/年的“青蒿素的绿色规模化生产”工艺系在河南省禹州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中国首台千吨级循环床煤气化装置”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发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与兰石集团合作转化;“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工业中试试验”则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走出了一条从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到工业化应用开发的创新引领、协同攻关之路”。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中科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筛选活动于2017年启动,每季度举行一次,旨在进一步增进公众对中科院亮点工作的了解,同时促进院属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对重大成果的传播推广。2020年第1季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两类亮点筛选活动的网络投票将于4月启动。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