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科学家发现精子细胞发育新调控机制 或有助治疗男性不育

2019-12-16 中国新闻网 郑莹莹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13日发布消息称,该中心的刘默芳研究组与多家实验室合作,揭示了精子细胞中翻译和蛋白质合成的新调控机制,有望为精子形成障碍及相关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技术。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

  刘默芳研究组方面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15%至20%的不孕不育夫妇,其中近50%是男性因素导致。环境污染、生活压力、遗传病等因素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但目前有一半以上不育男性无法明确其病因。

  在精子细胞演变为精子的过程中,到一定发育阶段后,细胞核内的基因转录活动将完全停止,那些为后期精子细胞发育所需的基因,都需要提前转录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后以抑制状态储存在精子细胞中,直到特定的发育阶段再被激活。如何让“停工”进入“仓库”的mRNA重启工作状态?这一直是生殖生物学中的一个不解之谜,科学家们这次找到了打开“仓库”大门的关键“钥匙”。

  刘默芳研究组与多家实验室合作研究发现,精子细胞内的PIWI/piRNA复合体可作为蛋白质生产的调控“机器”,激活小鼠精子细胞中蛋白质的翻译,保障功能性精子的生成。该研究发现了精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翻译激活的重要机制,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精子形成生物学过程的认识。

  据悉,该项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刘默芳研究组与武汉大学周宇研究组、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组合作完成。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