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记者11日从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获悉,该院当天与陕西省榆林市政府在榆林举行洁净能源技术推介会,旨在落实中科院与陕西省政府两天前签署的共建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动洁净能源技术在榆林市集聚,务实推进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院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提出,中国现有能源体系中各分系统相对独立,且存在结构性矛盾,如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矛盾,化石能源利用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矛盾等。“历史形成了现在的能源格局,我们也对顶层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和力量,但改变这种互相分割的局面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国家的能源革命或新能源体系的建设是需要在各个能源聚集区示范的基础上逐渐推广的”。
他认为,能源革命、构建新的能源体系是全国范围的事,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做,但各个地区资源特点、地方政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不能套用同一种模式。榆林市正在主动谋划下一轮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新的理念,这是个关键的转折点。
同时,能源革命新能源体系构建,同时要兼顾到国际能源发展大趋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这实际上是总体工业结构转变,所谓的新旧动能转化也跟这有关系。“所以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征,我们要根据每一块区域专门分析。就整个中国,我感觉可以是一个理念,不太可能是一个模式,最终的目标是要绿色发展”。
刘中民院士表示,构造新的能源体系需要关键核心技术,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正集中精力突破关键技术,这是中科院先导项目的目标,还要通过区域示范,证明技术可靠、可推广,具有经济性。这次在陕西共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就是体系化的全面合作,一方面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争取政府部门甚至一些社会资本介入,开展创新性技术的应用示范。
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光耀说,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于1998年启动建设,经过20多年发展,榆林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能源工业体系,同时在资源绿色开采、深度转化、清洁能源生产等方面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完全具备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的基础条件。此次陕西省与中科院合作创建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将为榆林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插上“科技的翅膀”,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将有力推动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当天的洁净能源技术推介会上,针对榆林地区资源和产业特点,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有9个研究所推出16个技术报告,内容涵盖化石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精细化学品制造以及化工三废无害化处理等领域,来自全国能源、化工、金融等行业的近两百家企业代表参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