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日公开的一项研究,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小组新发现一种吃恐龙羽毛的昆虫。这是带羽毛的恐龙身上寄生的一种与现代虱类似的昆虫,该物种被命名为恩氏中生食毛虫(Mesophthirus engeli),其与部分受损的恐龙羽毛同时保存在有着约1亿年历史的琥珀中。
由于中生代化石记录(2.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存在空白,研究人员对昆虫取食羽毛行为的起源和演化一直不甚了解。此前,侏罗世(2.01亿年前至1.45亿年前)和白垩世(1.4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均发现过以血液为食的昆虫。虽然带羽毛的恐龙在此期间很常见,但以恐龙羽毛为食的昆虫之前从未有过报道。
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以及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此次分析了来自缅甸北部克钦地区的两块有着约1亿年历史的琥珀中与两根恐龙羽毛一同保存下来的10个昆虫若虫。
这些无翅昆虫有着类似于现代虱的躯体模式,尤其是它们还有很强壮的咀嚼式口器。其中一根羽毛存在受损痕迹,显然被咀嚼过,且受损痕迹与寄生了虱的现代鸟类羽毛很像。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发现表明,吃羽毛的寄生虫在中白垩世期间或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与鸟类和带羽毛恐龙的多样性分化约处于同一时期。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19-12-12 02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