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中国首台千吨级循环床煤气化装置交付使用

2019-12-05 中国新闻网 孙自法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4日发布消息说,该所研发的中国首台千吨级循环床煤气化装置当天在甘肃金昌正式交付用户,这是中国首次将清洁高效的循环床煤气化技术应用于合成氨行业,为合成氨装置提供原料气。该技术的应用推广,可望为破解合成氨行业的环保困局提供全新途径。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30年来致力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针对传统煤气化技术存在可用煤种少、污染重或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了清洁、高效、低成本、煤种适应性广的循环床煤气化(CGAS)技术。从2004年起,通过小试-中试-工业试验-工程示范,设计建造出一系列试验平台,并深入工程一线完成机理研究、工艺开发、关键技术突破和整套技术产品开发,实现中国多个等级首台循环床煤气炉技术示范,已在有色冶金、陶瓷行业龙头企业广泛应用,还打入国际市场,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该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产品已实现70台套工业应用,产值33亿元人民币,每年可减排含焦油和酚的污水260万吨。

  本次交付的千吨级循环床煤气化装置,应用于甘肃金化集团20万吨/年合成氨生产线,以替代其原有固定床气化炉提供原料气,可实现无废气废水排放,完全消除固定床气化炉的污染顽疾,还因为可利用当地煤质较差、传统技术不易气化的粉煤,使用煤成本下降30%-50%,为企业节约成本近5000万元人民币。该装置是中国首套低阶粉煤循环床加压煤气化示范项目,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向合成氨生产企业提供原料气,也是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示范项目。

  据了解,目前,采用固定床气化炉为合成氨装置提供原料气的氮肥企业,占中国合成氨产能的40%。由于污染严重,根据环境预警级别,氮肥行业的固定床气化炉50%被环保部门要求停产甚至全部停产。每年冬季也是该领域环境预警高发季节,众多氮肥企业的停产与春耕生产的农业用肥供应形成非常突出的矛盾。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