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研究发现:中国湖泊过去50多年间西增东减变化明显

2019-12-02 中国新闻网 孙自法
【字体:

语音播报

  记者12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副研究员张国庆博士及合作者最新完成的一项湖泊研究发现,从20世纪60年代到2015年的50多年间,中国湖泊总面积增加5858平方公里,增幅为9%,并且呈现出西增、东减这一明显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

  该项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共有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湖泊2554个,总面积达7.4万平方公里。其中,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最多,数量占全国湖泊的41%,面积占57%。总体来说,过去50多年间,中国湖泊总面积增加5858平方公里,增幅为9%,并且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青藏高原、新疆、东北平原与山区湖泊面积增加显著,分别为5676、1417、1134平方公里,增幅均超过15%,但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明显减少1223.76平方公里,减幅达22%。过去50年中,141个新增的湖泊主要出现在干旱的中国西部,而333个消失的湖泊主要位于湿润的中国东部。

  张国庆表示,进一步分析表明,气候因素在中国湖泊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人类活动对于各区域湖泊变化的贡献有大有小:青藏高原湖泊较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东部平原和云贵高原影响最大,人为贡献分别约为39%和36%。

  他指出,湖泊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敏感,研究推出长时间尺度且标准统一的湖泊编目数据集,将有利于弄清中国不同地区湖泊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的驱动因素,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理解湖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至关重要,对完善中国水资源管理战略和支持土地利用规划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张国庆和合作伙伴一起,基于历史地形图和长时间序列的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超过3831景遥感卫星影像,利用半自动水体提取算法,并经人工目视检查和修正,最新完成中国过去50多年来(1960年代,1970年代,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多期详细的湖泊编目(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并分析不同区域湖泊数量与面积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两个方面量化反映驱动湖泊变化的原因。目前,过去50年中国湖泊编目数据可通过国家青藏高原数据中心免费获取,成果研究论文也获学术期刊《环境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发表。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