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科学院诞生。在国务院新闻办11月19日举行的部长茶座活动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回顾了中科院7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1949年11月1日建院到1965年,是中科院起步建设阶段。”白春礼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科技基础薄弱,党中央决定建立中科院,以集中力量加快发展科技事业。这一阶段,中科院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配合“两弹”攻关,开创了人造卫星事业,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开了新中国科技界通向世界的大门。
1978年到1994年是改革探索阶段。中科院在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同时,把主要科技力量投入到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时期,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推动“863”计划启动都是标志性工作。
1995年到2011年是发展提高阶段。中科院启动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率先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和体现绩效优先的三元结构工资,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嫦娥系列工程研制和科学探测、高温超导研究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党的十八大至今则是创新跨越阶段。中科院通过组织实施先导专项,在若干重大创新领域和重要前沿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比如,悟空、墨子、慧眼、实践十号等空间科学系列卫星,万米深海深渊探测、量子纠缠等。
总结70年来的发展经验,白春礼认为,建制化、多学科综合优势和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是实现重大原创的重要基础。中科院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开展重大前沿交叉研究,为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未来,中科院要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在现有基础上更加突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力争产出一批能够达到国际重要奖项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白春礼表示。
(原载于《经济日报》 2019-11-20 03版)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