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中华碧凤蝶起源于约5000万年前

2019-11-20 科技日报 赵若苹 赵汉斌
【字体:

语音播报

  凤蝶科是具有重要进化地位的蝴蝶支系,因其丰富的色彩和形态等多样性,成为昆虫生态与进化研究的热门主题。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进化基因组学与基因起源研究组近日发布了中华碧凤蝶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根据所构建的进化树提示,这种美丽的物种起源于约5000万年前。

  蝴蝶自达尔文时代就作为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类群之一,近几年更被认为是研究形态遗传、进化和发育的理想模型,已成为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

  李学燕副研究员介绍,研究组在2015年完成所有蝴蝶模式种金凤蝶及其近缘种柑橘凤蝶两种凤蝶基因组的基础上,对广泛分布在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并对体色进化及物种分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碧凤蝶进行了基因组研究。他们运用三代长读长测序技术,结合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成功地组装了碧凤蝶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共有29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这也是首个利用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完成的染色体水平的蝴蝶基因组,其总长约为421.52Mb。基因组注释的结果表明,这是所有已发表的蝴蝶基因组中重复序列最高的基因组,注释到的蛋白编码基因共15375个。

  研究人员利用4D位点以及直系同源基因构建的进化树还提示,凤蝶属起源于3900万年前至5700万年前之间,它与柑橘凤蝶和金凤蝶的分歧约在2000万年前至3000万年前间。对碧凤蝶的历史种群动态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碧凤蝶种群从最近的一次间冰期开始增加,直至末次盛冰期为止,这与先前对其它昆虫的研究结果一致。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19-11-20 01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