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为主的科研团队利用“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对黑洞、中子星X射线双星进行了系列高精度、高频度定点观测,取得一批阶段性的重要成果。该团队在厦门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发布了“慧眼”卫星的部分成果。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慧眼”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卢方军说:“‘慧眼’探索了目前有可能是最接近黑洞的区域,为测量黑洞、中子星的基本性质以及研究强磁场和强引力场附近的物质运动和辐射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
科学家利用“慧眼”卫星进行系列观测,将对黑洞系统准周期振荡现象研究的能量上限从30keV(千电子伏特)提高到100keV,开启了研究黑洞系统的新窗口。
卢方军说,宇宙中存在由黑洞或中子星与一个正常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正常恒星的物质在强引力作用下落向黑洞或中子星,形成围绕黑洞和中子星高速转动的吸积盘,并发出强烈的X射线辐射。
他说,“慧眼”首次观测到中子星X射线双星在流强位于特定值时吸积盘状态的突然变化,验证了光的辐射压导致吸积盘结构突变这一已提出近半个世纪的理论。
“慧眼”于2017年6月1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已在轨运行两年多,开展各类观测1000余次,获得科学数据29Tb,成功监测了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电磁对应体,完成了脉冲星导航实验。
和国外同类卫星相比,“慧眼”卫星具有覆盖能段宽、在高能X射线能段的有效面积大、时间分辨率高、有效工作时间占比高等优点,可以探索比以往更靠近黑洞视界或中子星表面的区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